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学生风采
【研究生风采】李若晗——2017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

用奋斗擦亮青春的底色

军人的字典里没有后悔

“从我报名参军的那天起、甚至是到了部队,经常会有人问我:李若晗,你都已经读研了、怎么还想着去当兵?”面对这些疑问,李若晗的回答是:“当兵是我从小的梦想,能够实现梦想我感到非常幸运!”

李若晗出生于军人家庭,爷爷是一名老革命军人,父亲也曾是一名军人,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她都跟随着父亲在军营里度过。每天目睹着军人英姿飒爽的身姿,她开始向往用美好青春换一身戎装,“我想把军人家庭的血统和气质延续下去,磨砺自己、去报效国家!”

2018年,她离开家乡告别校园,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军旅青春。初入军营,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手机,节奏飞快、纪律严明,在摸爬滚打中,她尽尝酸苦。

李若晗说:“以前,是爸妈眼中的‘小公主’,饭做好了叫我吃、衣服脏了帮我洗。可到了部队后,当自己独自面对所有事情时,才开始明白,以前感受不到生活的困难是因为一直以来父母把我保护得太好。”

她说:“你们要问我后悔吗?我可以坚定的告诉大家,军人的字典里没有‘后悔’二字!”

刚到基地时,李若晗努力适应环境,认真刻苦训练,可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提高体能,她给自己增加了训练量,进行睡前小练兵训练、一天也没有落下。凭着一股“不争上游誓不休”的劲,李若晗最终在新兵综合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时间异常艰苦,与家人打电话时,她每次都是笑着说“没事”“我很好”,等挂了电话后再泣不成声。

李若晗被央视《军事纪实》栏目报道

有一次因受伤住院,许久未见的父母前去看望,李若晗发现父母头发白了,鱼尾纹增加了,她突然感到有些哽咽。“我挽着他们的手告诉他们,女儿长大了。”

“在军营的日子里,我收获了战友,学会了独立,懂得了坚强和担当。也是军营让我明白了:没有什么比家更温暖,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

开坦克的女兵被央视报道

新兵训练结束后,75集团军决定要组建一支女子坦克分队,李若晗毅然报了名,成为集团军第一批女子坦克兵中的一员。

坦克上有三个岗位:驾驶员、炮长和车长。当时,李若晗认为向往坦克驰骋沙场的感觉,于是报了驾驶员专业。

“可真正从当上坦克兵的那天起、生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远没有之前想象中的酷帅和兴奋了,”她说。

在女子坦克连队组建训练的第一天,部队的政委就告诉她们:战场不分男女、部队主战装备也应该不分男女,因为只有胜利才是最终的目标。

坦克兵经常在野外驻训场进行实战化训练,炎热的夏季、漫天的沙尘,坦克车内温度高达45、6度,女兵们咬着牙进行艰苦的训练,有时甚至连坦克都爬不上去,修车也无从下手。

让李若晗感到难度最大的,是坦克电瓶拆装的训练,三个成员要合力将重148斤的电瓶搬上坦克并安装固定好。

有一次训练时,因为太紧张手心出来很多汗,李若晗手中的扳手没有拿稳,滑了一下,李若晗瞬间就被电飞了出去,随即是一阵霹雳哗啦的火花声。她说:“班长问我是否受伤,当时我伸出黑黑的手对班长说‘碳烤鸡爪’,班长和战友们都笑了。”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她接着把训练完成了。

李若晗被央视《军事纪实》栏目报道

虽然脸上曾被风吹日晒留下了不一样的色彩,但驾驶着坦克驰骋在训练场上的情景,是李若晗认为自己最美的时候。2019年,央视《军事纪实》栏目组以“大装备和小女兵”为主题,对她所在的女子坦克连队进行了报道。

( 发布日期:2020-12-10 08: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