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抗击疫情专栏 > 正文
【抗击疫情每日一学】魏忠明:“先生”与“学生”的辩证法 ——在疫情斗争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在2020年抗击“新冠”的疫情斗争中,我们亲身经历了“新冠”病毒漫延所带来的恐惧与慌乱,耳闻目睹了中华民族抗疫过程中的顽强与坚韧。在大灾大疫面前,我们感知了太多的东西,我们也学会了太多的东西。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的老师,在2020年3月的某一天,我按照学校、学院的安排,全程列席了我校18级某班的主题班会。在这个以抗疫为主题的班会中,我真正体会到正在快速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新气象,也更加清楚明了“先生与学生的辩证法”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通过这次班会,我对学生的认知有很大的提升。其一、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的残酷现实,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勇敢面对;其二、学生能够清楚明白英雄与平凡人的辩证关系,从而可以在不凡的事件中挖掘伟大的意义;其三、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湖北内外的防疫战略,从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种种措施;其四、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而可以知晓宿舍被征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五、学生能够体谅网络教学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从而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完成网络教学。

通过这次班会,我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也有很大的推进。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贯穿人类始终的问题,只要人类想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这个问题就会出现与持续,就会绵延到人类的遥远未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所提出的“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观点,在根本上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所持有的师生辩证观,而毛泽东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所阐释的“先生与学生的辩证法”则是这种辩证观的中国化表达:1942年5月,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1964年8月毛泽东继续指出“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虽然毛泽东的这些重要论述,是想通过“先生与学生的辩证法”来阐明党与群众的辩证关系,但其所借助的本义上的“学生”和“先生”之间所存在的辩证关系,对于新时代的师生关系的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的“六个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而我们要对标“六个要求”,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可行的着眼点,就是要在明确师生辩证观的基础上,向我们的学生们学习,首先当好他们的“学生”,然后才能当好他们的“先生”。

( 发布日期:2020-05-27 1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