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者观点 > 正文
【学者观点:“八个相统一”思政课教学改革】李春梅:关于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几点思考

编者按:4月13日下午,校党委书记李克勤以视频会议形式调研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与会的李春梅、林兴发、孙耀胜三位教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如何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思路和建议。现刊发如下,供大家学习交流。


关于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几点思考

李春梅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带来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全方位变革,从传统的线下面对面教学,转换为线上背靠背教学。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都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思政课教学。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学空间的迁移,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倒逼着我们思考:如何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教学平台上保证并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进而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要求的“八个相统一”,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在这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给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老师们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从我自身来看,线上教学确实不是自己的强项,但我尽量努力让自己的观念和教学手段做到与时俱进。历时两个月的线上教学,我一直在思考、也很想做但凭一己之力做不好也难以做成功的四个问题。

一是线上教学内容的重构。虽然我们现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但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否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是否与网络教学方式相匹配?是否是将线下教学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线上课堂?显然,这些问题可能相当一部分老师并未从观念上做好思想理论准备,线上教学内容可能更多的是线下教学内容的复制粘贴。

二是线上教学平台的统一。目前老师们使用的线上教学平台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由于自己的孤陋寡闻,有的是第一次听说,如B站的直播应用。我自己在教学中也是使用了多个教学平台。在课堂QQ群上传教学资料,如PPT、视频、测试题、通知等等;在腾讯会议直播教学;在学习通进行主题讨论、作业测试、考勤签到;在超星学银在线课程网站要求学生观看本门课程的部分录播课。一个老师一次课就使用多个平台,学生面对这种状况,不知他们作何感想,有何建议?本想做个问卷调查,但受制于网络技术水平,最终望而却步。由于老师们使用的教学平台过于百花齐放,在开展线上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学习时,自说自话有余,相互启发产生共鸣不足,集体备课的效果难免会打折扣。所以,我经常思考:教师使用线上教学平台能否需要在百花齐放与万绿丛中一点红两者之间做出统筹安排?

三是在线精品课程的打造。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带来教学方式的巨大变革,为进一步推进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事实上,我们的课程网站,学生的访问量、师生互动、各种控件的使用如签到、讨论、问卷、作业等,较之以前都有大幅提升。问题是,如何抓住这次线上教学的契机,优化完善充实课程网站的内容?如何抓住武汉包括我们湖工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治理水平、基本制度、爱国精神、人文情怀等方面的鲜活案例,比较欧美各国的防控举措,提炼概括具有一定理论特色和实践活动的专题,组建团队,集体攻关,也许我们的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水平会上一个台阶,逐渐形成课程建设的特色。

四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当下,一提起思政课程,人们立马就会想到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起课程思政,主要是指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两者的融合主要是从这个角度而言的。其实,我个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也有一个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也许有人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既是思政课程,又是课程思政,两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存在融合的问题。这种看法不能说是错的,但至少不够科学。作为思政课程,一方面要向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向学生传递政治思想,包括经典作家、学术权威以及自己的观点。作为课程思政,可能更多的是给学生传递基本政治理论知识和政治思想的同时,还要传递主流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观,传递辩证的思维和人文的关怀,传递一种健康的精神生活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可能部分思政课教师还停留在政治理论知识和思想的传递阶段,更多的是将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看成是一门思政课程,殊不知它还有课程思政的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设计上,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在一起。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八个相统一”中讲的,思政课教学要把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

2020年4月13日  

( 发布日期:2020-04-18 2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