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者观点 > 正文
【学者观点: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姚晓强:以史为鉴,铸魂育人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为什么大家都要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呢?

第一,修好党史课,就是要以史为鉴,明鉴初心。“初心”要回答的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5000个政党,每个政党都有独特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与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1921年7月,我们党一诞生,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在了党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的“共产”二字,更是明确昭示了我们的奋斗目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第二,修好党史课,就是要以史为鉴,明鉴使命。“使命”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了谁,我要干什么,应该干什么?”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救国大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兴国大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富国大业,还是在新时代推进并将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的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铸就百年辉煌的每一步,无须只言片语,却实实在在回答了,有一种使命和担当,叫“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学习党的历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通过学习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高校思政课,目标是培养人。但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敌人。面对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新环境新形势和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新特点,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老师,站好三尺讲台,真正铸魂育人,就要把党史学习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做到四个“讲清楚”:

一是要结合党史给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新一代的大学生,从小就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但有一小部分只是流于表面,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要实现什么目标、与其他主义有什么区别?我们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为什么是适合中国的?对于这些问题,思政课必须给学生讲清楚。

二是要结合党史给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已经有很多理论上的总结。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像美国选民直选总统、西方自由民主与人权之类的网络消息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在信息时代,思政课教师既要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创建制度的历史与现实,更要不回避横向中西方制度的对比分析。有比较才有好坏,只有从比较中,才能真正讲清楚相较于西方制度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

三是要结合党史给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是必须大力弘扬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还伴随着价值观的输出,是影响世界、影响中国意识形态的重要力量。有数据统计显示,美国每年制作的电视节目占世界的75%,每年制作的广播节目占世界的60%,访问量最大的百个网站中有94个设在美国,这是一组值得我们警惕的数字。因此,思政课必须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继承的、发扬的和自己创建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有哪些、是什么、怎么去弘扬?

四是要结合党史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在现阶段仍然需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攻坚克难的勇气?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到现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的物质条件改善了,精神生活丰富了。 00后的这一大青年大学生,他们基本没吃过苦,部分人安于现状,遇到困难就退缩,“佛系”、“躺平”成为部分大学生的人生哲学。这样的青年,要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经验和模式可以学习借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充满风险挑战和惊涛骇浪。因此,中国共产党百年路上那些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的感人事迹和动人故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攻坚克难的开创勇气,是思政课必须要讲清楚的。

( 发布日期:2021-06-23 10:44 )